話說小貝的這幾次發燒經驗,讓我們有了一些小小的心得。
現在想想,警覺心是必要存在的,過度憂慮嬰兒也不會不燒
因此在嬰孩發燒時,父母的情緒一定要保持穩定、平靜,讓醫療系統和時間來找出發燒的答案。

以下是網路分享的重要資訊,以及部分的更多描述!!

首先,非常重要!

 寶寶發燒的原因:
造成小兒發燒的原因有數百種,但最多的是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感冒),普通所謂的鼻炎、喉頭炎、和氣管炎皆可包括在感冒這個病名之內。其次常見的發燒原因有:尿道感染,中耳炎,發疹疾病(麻疹,德國麻疹和玫瑰疹等),腸胃炎,脫水及預防注射。

 每種測量工具對發燒的定義:

 

發燒的定義為:中心體溫> 38℃

耳溫 38以上算發燒

 

由於耳膜位於頭骨內接近體溫調節中樞「下視丘」的位置,且與頸動脈的血流相通,所以量耳溫也可以說是量人體的中心體溫。但是三個月以下嬰兒的耳溫與中心體溫的相關性不佳,所以並不建議使用。測量時應注意耳溫槍在耳內的角度是不是正確,而且過多耳垢會影響測量值。當孩子有中耳炎或其他中耳異常時亦不建議量耳溫。其他會影響生理體溫的因素如早晚體溫、運動前後、吃飯前後,及喝冷熱飲等,也都會對耳溫造成影響,因此在量測耳溫時也需注意。另外,耳溫槍需定期校正以避免失去準確性。

 


測量方法:

1.將耳溫槍感應端置入外耳道,三歲以內的嬰幼兒要把耳朵向下、向後拉;三歲以上的孩童則要把耳朵向上拉、向後拉。

2.然後按壓啟動鈕即可在幾秒內判讀數據。

3.判讀:輕輕一壓按鈕,發出嗶聲即可判讀,38以上算發燒。當兩耳測量之溫度不同時,以較高溫度為準。

 

 


肛溫 38℃以上算發燒

前面提過中心體溫,而肛溫和我們身體的「中心溫度」很接近,所以測量肛溫最能反應孩子是否發燒了。也因此量肛溫是在兒科中,尤其是嬰幼兒首選的測量方法,也是最好的一種。不過該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才剛解過大便或是剛洗好澡時,最好不要立刻測量。如果孩子有便祕、積便的現象時最好改用其他方式測量,因為如此測得的溫度並不能代表中心體溫的溫度。

 


測量方法:

1.先用肥皂水或酒精將頭鈍鈍地像顆球形的肛溫專門溫度計清洗乾淨,並用冷水沖洗乾淨,記得不可用熱水。

2.接著在末端擦上少許凡士林等潤滑劑。

3.將寶寶的肚子朝下,以俯臥的姿勢放在床上,一手扶壓著孩子的屁股,另一手將體溫計伸入距離肛門口深度約0.5至1英吋(約1.5至2.5公分)處即可。不要過度深入否則易使體溫計滑入腸道中,導致穿過腸子等意外發生。

4 判讀:電子體溫計需靜置約1分鐘發出嗶聲即可判讀,38以上算發燒。其他傳統水銀體溫計需靜置3至10分鐘後判讀。

 

 




腋溫 37℃以上算發燒

平均測量值低於中心體溫約0.8當不適宜用耳溫與肛溫測量新生兒體溫的時候,可以考慮用此方法測量體溫。除了可以量腋下外,也可以量背部的溫度;但量腋溫較不會產生不舒服的感覺。

 
測量方法:

1.檢查玻璃製水銀體溫計是不是已經歸於最低的體溫刻度。

2.直接將玻璃製水銀體溫計,即頭呈尖長型的體溫計直接放入腋窩夾緊即可。

3.判讀:一般玻璃製水銀體溫計要量3至10分鐘才能判讀。電子體溫計則靜置約1分鐘,聽到體溫計發出嗶聲後即可判讀,37以上算發燒。

 



 
口溫 37.5℃以上算發燒

 

量測口溫時因為需要高配合度,所以較小的嬰幼兒無法使用。建議是五歲以上兒童才可以用口溫計量體溫,而且禁止使用玻璃製水銀口溫計以免發生口溫計破裂的意外。口溫約比肛溫低0.5,亦即平均測量值低於中心體溫約0.5。測量時應注意15至30分鐘內不要飲用熱水或冷水,以免導致測量誤差。

測量方法:
1.先用肥皂水或酒精清洗體溫計,再用冷水沖淨,同樣的不可以用熱水沖洗。
2.打開電子體溫計開關,將感應端置於兒童舌頭下方。
3.判讀:靜置約1分鐘,體溫計發出嗶聲後即可判讀,37.5以上算發燒。市面上販售的「奶嘴型體計」,經研究結果發現是相當不準確,所以僅供參考而已。

 



額溫 38℃以上算發燒

在額頭測量皮表溫度(如額溫槍)或以紅外線測量皮表溫度,均有低估中心體溫的現象,不建議使用。
 
此外,額溫槍是比較容易受環境因素的干擾,量額溫時的限制也較繁多複雜,所以比較不列入常規使用。除非在緊急情況下,又不想有身體接觸時,額溫槍不失為一個量體溫的工具。
 
額溫槍測量時要注意孩子額頭部的乾淨與清潔,避免在孩子臉部皮膚流汗或是直接接觸冷水、吹冷氣、或有皮膚發炎的現象,或是塗抹油脂性的保養品等情況下測量。測量時請先詳讀儀器說明書的指示量測額頭或太陽穴。另外,也要注意影響測量值的因素,如:探頭(偵測端)與皮膚表面的距離、室溫變化(如風速與濕度的變化),才能盡量避免影響判讀的準確度。
 

測量方法:
1.測量時請先詳讀儀器說明書的指示量測額頭或太陽穴。
2.判讀:輕輕一壓按鈕即可判讀,一般38℃以上算發燒。


用手摸皮膚表面溫度不準確

用觸摸皮膚的方法來判斷有無發燒,是所有測量方法中最不可信的
在我自己門診中的調查發現仍有二成七是用手摸的,在此還是提醒家長一下不建議以這樣的方式來診斷發燒。


 




 寶寶的體溫控制:

 

1. 正常溫度:36~ 37.2 中間
2.
家中室內溫度應維持在 24
~ 28間,尤其以24~26最佳。
3.
房間通風要良好,不要把寶寶置放於窗邊或通風過強的地方,會導致寶寶著涼。

嬰兒衣物的添加原則:
1.
嬰兒的衣服質料應以純棉透氣吸汗者為佳、衣物應經常清潔更新保持乾爽!
2.
視天氣變化調整給與嬰兒的衣物件數&厚薄,原則上0~1歲的嬰兒衣物應比正常大人+1件,1歲以後,著衣數量厚度同大人。
3.
應隨時檢查寶寶睡眠時是否因為衣物或被子覆蓋太多,導致過悶、過熱、嬰兒出汗狀況,及衣服流汗潮溼時,鷹考慮將寶寶的被子移除,或重新更換衣服以避免寶寶感冒!
4.
若室溫過低或寒流來襲時,導致寶寶手腳冰冷,可給予穿衣服或帽子、手套、襪子、加被子與以改善!且避免睡在冰冷的床上!

 


 

寶寶發燒時的處理:

 

當寶寶的體溫控制在:(請統一量腋下溫度或背部溫度)

 

37.5~ 38.0 視為「輕度發燒」

 

     1. 先將寶寶衣物、或小被子移除
     2. 
讓房間通風、降低室內溫度
     3.
可打開窗戶、或電風扇,但要避免陣風或直接吹向寶寶。
     4.
衣服若有潮溼立即更換衣物,保持乾爽
     5.
處理後的30分鐘,再予以測量溫度

 

38.0~ 38.5 視為「中度發燒」

 

     1. 先將寶寶衣物、或小被子移除
     2.
讓房間通風、降低室內溫度
     3.
可打開窗戶、或電風扇,但要避免陣風或直接吹向寶寶。
     4.
衣服若有潮溼立即更換衣物,保持乾爽
     5.
給予溫水拭浴,溫度請控制在26
~32間為佳
     6.
適當補充水份,以補充葡萄糖水為佳!
     7.
觀察寶寶是否有脫水情形,例如囪門凹陷或尿量變少的問題
     8.
避免寶寶哭鬧,以減少體熱的產生。
     9.
可使用水枕 (切勿使用冰枕)
     10.
處理後30分鐘再次測量體溫

 

38.5~ 以上    視為「重度發燒」

 

     1. 先將寶寶衣物、或小被子移除
     2.
讓房間通風、降低室內溫度
     3.
可打開窗戶、或電風扇,但要避免陣風或直接吹向寶寶。
     4.
衣服若有潮溼立即更換衣物,保持乾爽
     5.
給予溫水拭浴,溫度請控制在26~32℃間為佳
     6.
適當補充水份,以補充葡萄糖水為佳!
     7.
觀察寶寶是否有脫水情形,例如囪門凹陷或尿量變少的問題
     8.
避免寶寶哭鬧,以減少體熱的產生。
     9.
可使用水枕 (切勿使用冰枕)
     10.
發燒高於38.5℃請給嬰兒服用退燒藥水;持續反覆燒下去,39.5~以上給予肛門退燒塞劑
     11.
若反覆燒且持續高於40℃以上,請盡速送往醫院或診所確認!

 

 什麼情形寶寶發燒應馬上送醫?

對於下列情形的發燒,家長不要掉以輕心,更要早些帶給醫師診治:
1)小於28天的新生兒
2)高燒超過41
3)發燒合併紫斑
4)免疫缺損病童
5)小於3個月之嬰兒
6)先天性心臟病兒童
7)惡性腫瘤病童

 

 其它處理小兒發燒的注意事項?

1.  不要驚慌(尤其是在三更半夜時),先用溫度計(肛溫者最好)量一下體溫。一般而言肛溫要量1分鐘,腋溫則須量3-5分鐘。通常肛溫會高過腋溫0.5℃左右。

2. 發燒時首先要補充水份,最簡單的方法是多喝水。嬰幼兒(二歲以下),有時會因水份攝取不夠,引起所謂「脫水熱」,發燒需要多補充水份,通常送大醫院第一步驟會作發燒來源的檢測必要時會給與注射葡萄糖水或食鹽水,作為確認排尿狀況的依據之一。

3.  發燒時,小孩的衣服穿著和平常一樣即可,勿需多添衣服,穿太多衣服,流汗太多,則更容易發生脫水,事實上穿著衣服應減少,以幫助散熱,此外,應天天洗澡,保持乾淨,才不會造成繼發性細菌感染。

4.  若小孩體溫於38.5以下,洗溫水澡等有助退燒,先給與自然降溫的方式;持續高於38.5度再給予家裡備用退燒藥水,退燒藥水的使用與其他口服藥需間隔4小時。

5.  家中應常備有口服退燒藥及肛門栓劑退燒藥。小孩發燒時:如非常不舒服,或體溫>38.5,可先予口服退燒藥,如小兒普拿疼。若吃完藥後燒沒退,可先給予洗溫水澡或服藥後1小時,仍持續高燒沒有流汗等退燒的情形,可以給予肛門塞劑,最好需於39.0以上使用,栓劑。口服退燒藥與栓劑兩者吸收速度不同,但效果一樣,至於退燒針,則少打為妙:其作用雖和前兩者相同,但小孩子多受皮肉之痛,並造成兒童對醫護人員恐懼感,且可能造成注射部位纖維化,這是當前家長最應更正的觀念之一。

6.一般而言退燒藥的使用,須間隔4-6小時以上,若能合併使用睡冰枕(非第一時間就睡冰枕喔!發燒初期勿使用冰枕),洗溫水澡效果更好。

7. 發燒小孩,若已找出病因,則需按時服藥(此時仍會發燒數天),這時退燒已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觀察小孩徵象,如呼吸困難、腹脹、疼痛、意識變化等。

8. 三更半夜發覺小孩發燒,不必急著找醫師,如果小孩仍能很安穩的睡覺,不如讓他好好休息睡到天亮;或可以直接給予栓塞劑。如果吵鬧不安,可按照上述步驟處理,待天亮後,再帶去看醫師。

9. 嬰幼兒(小於5歲)的發燒常會有熱痙攣(抽筋)的併發症,最常發生於6個月到5歲的小孩,溫度超過38.5,常在發燒頭24小時內發生,一般是良性的,抽搐時間不會超過10分鐘,有熱痙攣體質的小孩,如果有發燒,應先服用退燒藥,然後立刻求醫。

總之,小兒發燒時不必驚慌,「退燒」並不等於「治病」,找出病因,對症治療,自然會退燒。

以上1~9點為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護理部/4C小兒科病房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anda貝凱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